• <output id="w1slz"><legend id="w1slz"></legend></output><samp id="w1slz"></samp>
    <p id="w1slz"></p>
  • <td id="w1slz"><strike id="w1slz"></strike></td>

        <td id="w1slz"><ruby id="w1slz"></ruby></td>
        <table id="w1slz"></table>
        <acronym id="w1slz"></acronym>
        首頁 > 精彩資訊 > 青青橄欖 > 正文

        走筆寫光陰——二十四節氣感言

        王玉通

        分享到:
        2022-10-24 13:16:22   來源:營口之窗   點擊:

        (營口之窗“青青橄欖”)走筆寫光陰

        ——二十四節氣感言

        去年的10月25日霜降時節,開始寫二十四節氣的短文,整整寫了二十四篇,承蒙營口之窗“青青橄欖”欄目錯愛,連續刊出,不勝感激。

        二十四節氣,自秦漢時期定型之后,兩千多年來一直在國計民生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。于先民而言,二十四節氣的制定,最開始主要是用以指導農事活動,并依次安排衣食住行。久而久之,形成了一個圓整而擴大的生產和生活體系,井然有序,周而復始。春生夏長、秋收冬藏,它用自然規律告誡人們順應天時,而其中蘊含的尊重自然、效法自然、利用自然、愛護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,更是中國文化的精髓。這種思想還是“人法地、地法天、天法道、道法自然”最直觀的注解。

        隨著農耕文明的遠去,近代以來,我們在工業化浪潮中高歌猛進。二十四節氣,那些純樸的習俗、莊嚴的儀式、浪漫的傳說,對今天的我們來說,似乎已經無可挽回地成為逝去的田園牧歌。面對已被改變得疏離的環境、已被磨礪得疲憊的心靈,我們不禁重新審視走過的路程,而面對“我到哪里去”的終極思考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找自身文化的來處。

        從這里出發,我們發現,二十四節氣是一個極佳的切入點。在某種意義上,二十四節氣就是中國人過日子的“方圓之道”:有根有脈,有因有果。它讓我們在無法回溯的時光中,重新喚起至真至美的田園意趣,重新發現古人隱藏于節氣中的詩意與智慧,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。

        天地玄黃,宇宙洪荒。日月盈昃,辰宿列張。二十四節氣不會過時,亦不會消失,它系著我們與祖先的血脈,就在我們有滋有味的平常日子里。一如光陰里的注腳,一緣一會,如期而至。春分日暖,白露生寒,每一個節氣,都是人們詩意生活的生動畫卷。我們生命里的經歷、感知、成長,一字一句,都映刻在流年深處。無論朝代更替、歲月變遷,二十四節氣,就這樣傳承者,同偉大的民族一起,生生不息,綿延不絕。

        供稿作者:王玉通(特約)

        原創發布:營口之窗官網

        更多信息,請關注營口之窗公眾號:營網天下

        版權聲明:營口之窗所有內容,轉載須注明來源,禁止截取改編使用。

        相關熱詞搜索:營口 原創

        上一篇:營口:寒露現象
        下一篇:最后一頁

        青青橄欖
        序言
          《青青橄欖》專欄序言
            我們之所以稱其為《青青橄欖》專欄,是因為橄欖的別名分別是青果、諫果、 忠果 、 福果。 稱青果,是因為果實尚呈青綠色時即可供鮮食而得名。性平,味甘、澀、酸。清熱,利咽,生津,解毒。其青又同情諧音。稱諫果,因初吃時味澀,久嚼后,香甜可口,余味無窮,比喻忠諫之言。稱忠果,是勸人忠誠老實。稱為"福果",是海外華僑起名,以表達眷戀之情、祝福之意。
            因此,期望廣大作者,在本專欄撰寫昨天的“橄欖”,言其心、述其情、諫其言、守其愛、祝其福,以饗讀者。
          青青橄欖《讀·析·悟》專欄序言
            為拓展文學視野,本編輯部在青青橄欖開設《讀·析·悟》專欄。歡迎廣大讀者撰寫如下內容的稿件
            1 讀書鑒賞與分析
            2 影視劇觀后
            3《青青橄欖》發表的文章分析、點評
        三级无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