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output id="w1slz"><legend id="w1slz"></legend></output><samp id="w1slz"></samp>
    <p id="w1slz"></p>
  • <td id="w1slz"><strike id="w1slz"></strike></td>

        <td id="w1slz"><ruby id="w1slz"></ruby></td>
        <table id="w1slz"></table>
        <acronym id="w1slz"></acronym>
        首頁 > 精彩資訊 > 青青橄欖 > 正文

        秋分(營口玉通說事)

        王玉通

        分享到:
        2022-09-23 07:53:43   來源:營口之窗   點擊:

        (營口之窗“青青橄欖”)秋分 

        風清露冷,桂子飄香。在白露過后的秋忙之中,秋分悄然來到。

        秋分節氣,正好是秋季過了一半時間,它與春分一樣,都是古人最早確立的節氣。中國古籍《春秋繁露》中提到:“秋分者,陰陽相半也,故晝夜均而寒暑平。”這一天晝夜平分,從此,晝短夜長。唐代李頻在《中秋對月》中說:“秋分一夜停,陰魄最晶熒。好是生滄海,徐看歷杳冥。”從繁茂到蒼涼的滄桑之變,秋分恰好身處其中。此時秋波澄清,秋光輕淺,風清露冷秋期半,涼蟾光滿,桂子飄香遠。秋分亦可說是夏季的最終結束,秋季的開始,我們甚至可以認為,秋季就是從這一天開始的。

        秋分曾是傳統的“祭月節”。秋分祭月的習俗由來已久,如古有“春祭日,秋祭月”之說,說的是古代帝王禮制中的春秋二祭。祭月有節,也就是現在的中秋節。而最早,先人們祭月,選的則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這一日。此時暖濕空氣消退,天空明凈,星朗月明,確實是賞月的最佳時期?,F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“祭月節”發展而來的。不過由于這一天在農歷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,不一定都有圓月。而祭月無月則會大煞風景。所以,后來就將“祭月節”由“秋分”調至中秋。

        秋分時節,天高,云淡,氣凈,風輕,竹風醒晚醉,窗月伴秋吟。到了仲秋,露結林疏葉,寒輕菊吐滋,晨暮有秋煙,一如盧照鄰所見的“長薄秋煙起”,早起涼意爬上胳膊,夏衣臨曉薄,秋影入檐長。待再冷些,秋煙更濃,就成了姜夔筆下的“數騎秋煙,一篙寒汐,千古空來去”。前半秋,秋云逶迤,秋霞爛漫;后半秋,風氣蕭索,霧結煙愁。沒風的日子,那些脆弱的葉片,就瑟瑟著,早早脫落,但更多的葉子會等待冷雨、寒風、嚴霜,在摧殘中染黃、烤紅,哀嘆著隨風飄零而去,裊裊涼風動,凄凄寒露零。

        古人于秋分時節,常生悲情。有“草木無情,有時飄零”的哀傷,有“寂寞梧桐,深院鎖清秋”的孤獨,賈島的“秋風吹渭水,落葉滿長安”,更是形象逼真。俯仰之間,古城長安葉落一片,蕭瑟滿城。此時天地平和,平和中隱藏著肅清之氣,秋凍蕭瑟正是順應肅清之氣,肅清也是為清理夏壅而冬藏。秋分亦因此被稱為“地門閉”,與被稱作“天門開”的春分恰好相反,此時陰氣漸盛,天氣越來越涼,正是“一場秋雨一場寒”的開始??粗鞘捠挼那镲L卷起枯黃的落葉,我們能感受到古人所講的天空中一片肅殺之氣的意境。

        供稿作者:王玉通(特約)

        原創發布:營口之窗官網

        更多信息,請關注營口之窗公眾號:營網天下

        版權聲明:營口之窗所有內容,轉載須注明來源,禁止截取改編使用。

        相關熱詞搜索:營口 原創

        上一篇:營口原創:劉士俊詩詞選
        下一篇:最后一頁

        青青橄欖
        序言
          《青青橄欖》專欄序言
            我們之所以稱其為《青青橄欖》專欄,是因為橄欖的別名分別是青果、諫果、 忠果 、 福果。 稱青果,是因為果實尚呈青綠色時即可供鮮食而得名。性平,味甘、澀、酸。清熱,利咽,生津,解毒。其青又同情諧音。稱諫果,因初吃時味澀,久嚼后,香甜可口,余味無窮,比喻忠諫之言。稱忠果,是勸人忠誠老實。稱為"福果",是海外華僑起名,以表達眷戀之情、祝福之意。
            因此,期望廣大作者,在本專欄撰寫昨天的“橄欖”,言其心、述其情、諫其言、守其愛、祝其福,以饗讀者。
          青青橄欖《讀·析·悟》專欄序言
            為拓展文學視野,本編輯部在青青橄欖開設《讀·析·悟》專欄。歡迎廣大讀者撰寫如下內容的稿件
            1 讀書鑒賞與分析
            2 影視劇觀后
            3《青青橄欖》發表的文章分析、點評
        三级无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