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營口之窗“青青橄欖”)處暑
王玉通
立秋之后,還有一個帶有暑字的節氣,可見夏之威力。不過,再熱浪翻滾,也抵不過秋雨寒涼。所以,處暑,“處,去也,暑氣至此而止矣。”《歷書》中也記載說:“斗指戊,為處暑。暑將退,伏而潛處,故名也。”意思就是暑氣至此而止,開始退伏潛藏,以待來年。從處暑開始,炎熱的夏天就要過去了,陽氣熾熱而催熟萬物后自然減退,陰氣開始彌漫,才秋風漸肅,就快到中秋了。有詩曰:“一度暑出處暑時,秋風送爽已覺遲。日移南徑斜暉里,割稻陌阡車馬馳。”
說到處暑,心中有一種緊繃的感覺都會放松。熱,流汗,熱,無法安眠,熱,煩躁憋悶。處暑了,該涼快了吧?身體的客觀感受,引發的神經系統的反應。猶如站在人生的轉折點上,這種放松感,實際上是成了慣性。前半生,青春、蓬勃、張楊、恣肆,是春日的旺盛和夏日的熱烈,盼望秋的收獲,盼望涼爽的秋風秋雨,讓膨脹的熱度冷卻。如今,回首過往的無所畏懼、橫沖直撞的生命,在這冷卻之中已然隱含一絲柔弱的嘆息,有“而今識盡愁滋味”的意味,有怕“秋風秋雨愁煞人”的擔心,也許,還有一絲對沉甸甸的秋景的期待。
(網絡圖片,版權歸原作者)
供稿作者:王玉通(特約)
原創發布:營口之窗官網
版權聲明:營口之窗所有內容,轉載須注明來源,禁止截取改編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