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營口之窗“青青橄欖”)立秋
王玉通
大暑之后,時序到了立秋。“秋”字由“禾”與“火”構成,是禾谷老練的意思,也是意味立秋以后自然界的草木開始結果孕子,進入收獲季節。此時暑熱漸退,白露晨起,“云天收夏色,木葉動秋聲”,天空云際開始收斂夏日的顏色,樹葉間秋聲已動,水澄露魚,荷殘蓮生。一枕新涼,不經意間,秋天的腳步近了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釋曰:“秋,摯也,物于此而摯斂也。”“立秋之日涼風至”,從這一天開始,天高氣爽,月明風清,氣溫逐漸下降,因此立秋也是由熱轉涼,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節氣。立秋是秋季的榜首節氣,是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,能量明顯轉換的節點。南宋詞人辛棄疾《丑奴兒》一詞中有云:“天涼好個秋。”到了立秋節序,秋風漸起,天氣一天比一天涼爽,特別是早晚時間,明顯地已有了森森涼意,人們得及時添衣加裳,以防傷風受涼。
“睡起秋聲無覓處,滿階梧葉月明中。”近在眼前的立秋,雖然可能會出現在炎炎夏日,但感覺上,它似乎也把秋天使勁地往我們面前推了一把,一葉知秋,讓我們的心靈得到秋天的慰藉,心靜自然涼。
秋風一來,胃口又開,因此就要“抓秋膘”:在立秋這天吃各種各樣的肉,燉肉、烤肉、紅燒肉等等,“以肉貼膘”。立秋“貼秋膘”的說法來源于清代《京都風俗志》:“立秋日,人家亦有豐食者,謂之‘貼秋膘’”。所以,平民百姓立秋之日是一定要抓秋膘的。
(網絡圖片,版權歸原作者)
供稿作者:王玉通(特約)
原創發布:營口之窗官網
版權聲明:營口之窗所有內容,轉載須注明來源,禁止截取改編使用。
上一篇:營口: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專題作品
下一篇:最后一頁